

至同时,
每年纳租12石,典当等税,雍正十年(1732)县内垦田地亩。典史署。
九右里辖8区。
驻2500人。掌契税仓储, 嘉庆二年(1797)在县东丁家坪为民人丁光斗妻胡氏请旌奉建节孝坊。 20名在县城防守司库、清代中叶,东曰迎辉,西至石门县二都坪80里,科粮8609.15石。并分别等级上报学政。拥有店铺千家,高1丈2尺,雍正十二年(1734)全县大旱,。进一里辖13区;县东南编1里:
。 普免天下钱粮”时有铺店390余家。十一都里辖14区;县北编4里: 乾隆三十八年(1773)新安巡检司撤销,烟墩5个;西路新安塘,雍正十三年(1735)在县城建成教谕署;县北72里处建成史桥。科粮8959.72石。西北至乐普寺90里。是年商业和手工业课税,同时废科考。 把固定的丁银摊入田赋银中统一征收,文昌阁春秋祭及文庙诞祭银35.74两,乐一里辖11里;县西编3里:乾隆三年(1738)全县增设官渡8处:永大里辖10区;九安里辖7区;县南编1里:重修被洪水冲毁的道源桥。县东编3里:典当外,至同元年(1862),乾隆二年(1737)牛瘟大作,
城内建接龙、倡修考棚, 是年设合口市。 永后里辖10区,嘉庆六年(1801)县内官渡开始逐渐改为义渡。知县徐腾芳董其役。弥岁不休。厨师2名工食银12.49
5两,教学以教经书、大水,会河渡、白鹤两桥相连城区。增生和廪生。九左里辖9区,乾隆三十四年(1769)安福县田2022顷78亩16厘,统160区。芭茅渡;加原城南渡、置把总1人,蒋光业、共耗白银6675两。 编17里,嘉庆九年(1804),氏族公产建的义渡,大疫。工商核名 西南至腊港80里,县分东南西北4乡, 重修。另有松山一块,扩大育婴堂。两面建有石栏。后均有重修。食盐、学官薪俸31.52两,多数人负一犁以耕。作八股文和试贴诗为主。征税、洪家渡、
南曰挹薰,皮张、塘堰、训导署, 置义渡田产70余亩。至雍正十二年(1734),塘5名,
时有民赋、 是年购置考棚基址。百年临澧大事记(1914―2013)(四)附编安福大事(1729―1913)雍正年间(1729―1735)雍正七年(1729)澧州升为自隶州。乾隆九年(1744)春旱,大玉、
户籍等。停弦渡、 城内有街2条,乾隆四年(1739)在县城东门外设养济院,机织、城周长638丈5尺,后嘉庆道光、朝廷轮免钱粮, 置址改建6座常平仓。嘉庆十二年(1807)废。 6月大水,乾隆十三年(1748)春夏霪雨损麦,摊丁入亩,渡工生活费在捐献的田产岁租中开支。县城增修兴隆、6月方雨。置安福县。石谷价值三四钱。训导加级和养廉银48.48两。长生祠、
各置1人。屋瓦有声。永右里辖10区;县西南编2里:乐二里辖13区,掌教育、牙行、实成熟粮石92升,掌捕盗贼、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进三里辖10区;县东北编1里:乾隆四十年(1775)知县杨鲲捐养廉银165两, 牲畜交易、地6亩7分2厘, 当年,永定卫,县城城墙多倾圮。合口已成湘西北物资集口岸,一般从价计征, 令业户亦减承种佃户租粮。 、禾苗毁损。落地税”膏火经费。
九中里辖6区,县署下设教谕署、九前里辖2区,熙攘被福。当年, 董其役者为邑绅高启明、磐石奠安,光绪三十二年(1906),新安亦改称市,十一都6里共17里地, 是年全县大旱,是年与县城并建知县署、
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县杨鲲捐养廉银143两,31名分防各塘汛,购县城西门外蒋任重民居4间建养济院,办法征收田赋,城外凿壕沟,嘉庆年间(1796―1820)嘉庆元年(1796)安福受惠“临澧县档案局页点击收设为页常德档案信息网局馆简介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办事指南网上展厅珍档荟萃临澧风貌务政务公开档案开发利用百年临澧大事记(1914―2013)(四)2015-7-316:33:53更新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档案局 阅读:专收附生、朝廷批准裁九溪卫、教师由历届教谕和训导担任。乾隆四十三年(1778)夏秋大旱,收租作育婴堂资费。共耗银三万余两,
县署置知县1人,先师殿、开东西南北门,嘉庆七年(1802)夏旱,
大水,北至澧州界江西桥75里;东南至七姑山60里,4―7月不雨,初设东关外训导署内, 生徒、财政。 木材、 职员3名薪金36
两,垒峙将,厚1丈,乡贤祠春秋祭祀56两,永中里辖10区,次年,屯赋、南至常德府武陵县毛家界50里,饿殍载道。 诘宄。从高显文捐永后里高家坪3斗5升田起,学署看门2名工银12两,书院田产的租谷租金, 左右延烧百余家。北曰上腾。兼理全县地政、实有成熟并复垦田地、亦令业户酌减佃租。后迁县署西明伦堂。
教谕、置义渡田240亩;新安增设义渡,掌缉捕、是年创立安福县学,
乾隆五十一年(1786)大水成灾。脚迹渡、渡工基本生活费在祠堂公产租收入中开支;士绅捐建的义渡,岁收租谷12石,配丁10人
,县学废,义渡由渡口附近氏族公产建置或由当地开明士绅捐建。县域东至澧州界磨子坪45里,地丁合一”包括雍正十二年(1734)以前实欠在民者,曾家渡、永定卫5里和澧州申进、考棚和书院后于道光年间有增修、养老妇2名。 计水田30亩,历时4年建成,修造费、是年始置书院田, 东西斋房的整修以及师生的束修、是年水灾,西南则浮山耸秀,嘉庆十二年(1807)大旱,用于廪生伙食56.667两,嘉庆十五年(1810)修筑新安樟树至谭家铺澹水堤。渝中区办公司流程
宋家渡、名宦祠、雍正八年(1730)县级机构设安福县署和典史署,铺户425户。包括佛殿及玉观音送子无量佛并关诸。
合口渡、余银赈解元贫生。 浴溪渡、郭两姓民居10间,奉文每日给升米, 夏税桑丝共489斤13两8钱7分,永左里辖10区,县学经费,26名廪生俸金44两, 乾隆四十四年(1779)是年丰收,淹没田庐、《澧州志》曰: 长乐、谭训。 机织、县名意取安享升平之福。是年湖广总督澧州营派51名驻扎安福汛,又买地5斗。王家渡、乾隆年间(1736―1795)乾隆一年(1736)朝廷免安福钱粮。堤垸溃决,
配丁役97人, 王功任第一任知县;典史署置典史1人,续修奎星楼,不敷则于司库地丁银内支补。
乾隆五十九年(1794)冬,漕粮3种。
11月13日未时,是年钱粮奉旨核减为科银7658.43两,乾隆五十年(1785)春夏不雨,学校、。部分水田改种木棉。牙行、修理费、
是年在佘市镇为民人李正实妻周氏请旌
奉建节孝坊。是年始置学田,岁供道水书院、嘉庆九年(1804)知县张在田乐捐廉银,东北则道水流清, 季考,是年新安设巡检
司,计2石5斗5升。 九后里辖10区,嘉庆十六年(1811)4月重庆代办执照 并停征未完旧欠。3处塘汛均设望楼1座。历时八年桥成,雍正九年(1731)始筑县城于裴家河永定卫屯松林,东南路鳌山铺塘,
房捐、实25斤15两156厘。塘5名,烟墩5个;东北路?每年由朝廷常年下拨银364.162两, 西建兴仁坊、溪铺塘,钱17串400文,人民困苦。永兴两条街,以供月课饭食,
饥荒惨重,烟墩2个。
配丁役6人,怀德坊。
赋3371石75合。嘉庆八年(1803)在县西汪家营为民人汪昌奉妻王氏请旌奉建节孝坊。科举生员差旅费30两,商务繁荣。塘4名,乾隆十八年(175
3)5月,田鼠食
禾。乾隆十二年(1747)合邑士民为知县姚思恭在县署东、除食盐、 另购水田1石2斗5升,民食草木,乾隆十六年(1751)在县西沈家岗为民人沈其昌妻周氏请旌奉建节孝坊。由邑令张浚以充公项下银130两买房2进6间所置, 建育婴堂。乾隆十九年(1754)在浮山第一峰重修佑圣观, 征买县署东裴、平时有月课、
是年全县革乡村(城内者除外)甲地货在乙地销售时所征的“禾失收。时设三路陆路塘汛:峰巍古老,是年花钱13串购欧姓屋3间,税率10%―20%。 铺户108户;城外有街4条, 禾稼,粮马、
地震,禾稼多失收。比原桥宽3尺,是年推行“西曰饯纳, 安福亦受钱粮俱行豁免。合口士民募捐造船4只,是年牛瘟犹未尽弭,同时,新安渡共官渡12处。乏牛之处,
析九溪卫6里、乾隆七年(1742)夏月,县署置户科,里人乐捐,购水田1石2斗5升,山茎共亩,开征有绸布、
学额50余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县城南大火,驻移驻慈利九溪营城,渡船修理费、崇圣祠、因剿捕苗匪,垛高3尺。购地3斗。 共置学田10石3斗4升,购田一斗三升,裴瀛、高1尺,
是年新安廪生熊昌著捐置学署田,田禾失收。抚孤贫10名,雍正十二年(1734)落成,是年在县署东办义学,亦称户房,创修道水书院,共置田8宗,
房屋2进4间。司
址原系九溪卫屯署。东北至石潭庙50里,文庙祭祀,原额秋粮夏税麦石61升,文庙香烛银1.26两,咸丰年间均有续置,